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推進依托數字科技的教育創新,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 01 推進教育數字化的三個著力點 數字科技與教育融合越來越全面深入,教育數字化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領域與抓手:數字科技是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變量,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服務不斷拓寬;數字教育是教育發展新的增量,數字化教育體系愈加完善,數字資源建設力度不斷加強;數字技術賦能教育是教育創新的關鍵力量,教育數字化發展迅猛,依托數字科技新特征的教育創新不斷深化?;诖?,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可在以下三個方面著力。 1 推進課程內容的數字化 提高課程質量 課程內容的數字化主要包含兩個方面。 一是數字化相關內容的課程建設。這是教育創新的根本,堅持一切形式手段的創新要圍繞內容創新開展,為內容創新服務。2022年教育部修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開設課程,加上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國已實現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全覆蓋。高校也持續在數字科技相關學科建設上發力,新增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其他新興數字科技相關專業,為未來社會發展和進步培養急需人才。 二是課程內容的數字化展現。課程內容的數字化不是簡單對授課內容的電子化和多媒體包裝,而是從內容如何更適合數字化展現角度出發,對課程內容本身整體上的數字化重塑,既要使數字化展現形式與課程教學目標相一致,又要有利于學習者消化吸收,包括課程時長的考慮,音視頻、其他電子教學資源的選取以及練習題資源庫的建設等。 2 推進教學模式的數字化 創新教育模式 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教育越來越網絡化、個性化、終身化?!盎ヂ摼W+教育”產品日益豐富,在線教育蓬勃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常態。5G和千兆光網融合應用加速向教育領域推廣落地,新型教學環境不斷升級改造,沉浸式、協同式智慧教室普遍采用。大數據分析使得對學習者的畫像更為全面精準,從而進行適應學習者狀態的學習資源和路徑推薦。云計算打破時空限制,讓遠距離溝通交流、協作共享變得更為簡便,真正現代化的云教室成為現實,課堂形式和課堂結構都有更多創新。 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更好綜合分析評價學習者主觀心理,及時有效解決教學反饋問題,推動教育評價的根本性改變。區塊鏈技術能夠建立學習信息認證,確保教育信息的安全,促進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 3 推進教育治理的數字化 提升治理效能 教育數字化大腦建設是教育治理數字化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載體。教育數字化大腦是一個教育領域的、涵蓋全國范圍的教育中樞系統,是數字科技類腦化進程與教育結合的產物,是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以提升教育質量和教育現代化治理能力的新型基礎設施。 從建設理念上,要著眼于技術、業務和數據的融合,達到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治理目標,打造從學生、教師、學校各個個體到全國教育整體的教育數字化大腦,為教育主管部門提供基于大數據的、科學的教育治理分析及治理流程再造建議,從根本上轉變傳統教育治理理念,拓展教育質量監督手段和教學評價機制,構建數字化教育治理體系,提升管理服務效能。 從承載載體上,要致力國家教育治理公共服務平臺及基礎教育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提升數據治理、政務服務和協同監管能力。 # 02 推進教育數字化 要依托數字素養和技能的提升 師生數字素養和技能的提升是教育創新的基礎,而教育也要發揮好在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提升中的引領帶動作用。 1 師生是教育數字化的主體 一方面,數字素養與學科能力是教師的“雙核要素”,是教師發展的雙翼,必須強化教師適應數字時代與在線教育的能力。 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數字科技手段收集、整理、分析信息以及安全健康使用數字教育產品的能力是當今時代基礎的、核心的必備能力。 師生數字素養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師生的數字意識,主要指內化的數字敏感性以及主動利用數字信息開展教與學的能力。二是師生的計算思維,主要指運用計算的思路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三是師生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對于教師主要是積極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主要是科學合理選擇數字資源達到學習目標,同時積極培養創新精神。四是師生的智慧社會責任,主要指教師率先垂范愛黨愛國、遵紀守法、尊重倫理道德、認同民族文化、追求科學真理的數字社會責任,以及學生將這種責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一生遵循不悖的基本規范。 2 教育領域工作者 是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的關鍵 教育領域工作者的數字素養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在數字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和智慧社會責任四個維度上各有具體表現。比如,數字意識更聚焦在運用數據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善于數字化教育治理,具備數字安全意識;計算思維主要是指運用計算的思路去分析和解決教育改革創新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并將之上升為規律性認識;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其核心要旨在于積極利用數字化資源開展教育探索和創新,并養成教育創新的工作習慣;智慧社會責任更偏重通過制定政策法規積極引導、保證信息社會的和諧。 3 全民數字素養提升是教育的責任 2022年,中央網信辦等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了《2022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要點》,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教育是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主力軍,肩負著帶動全社會各類人群提升數字素養和技能的重要責任。同時,教育還是全民終身數字學習的起點,教育中的優質數字資源、教學培訓體系及應用服務平臺將直接應用于全民數字素養提升。 # 03 教育創新要正確把握兩方面關系 1 教育頂層設計 與具體操作層面創新的關系 教育數字化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宏觀把握,涉及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等國家級平臺的建設與應用、教育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審核機制等的建立等。同時,也要發揮先行先試的中國智慧,鼓勵在具體操作層面的創新,由點及面推廣好的經驗做法。 2 教育數字化技術創新 與應用創新的關系 深刻認識業務應用是需求方、牽引方,應用一定要擺在優先突出位置,堅持“內容為王、應用為王”,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術。比如“互聯網+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內容建設上,要創造更多含金量高的教育產品和資源,提高用戶的獲得感。要深刻認識到方法重于技術,更多關注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革新,選擇最合適的技術輔助實施教育創新。 來源 | 《人民教育》 作者丨陳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熊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